6月24日讯(导报记者 陈捷 张芯雅 通讯员 厦法宣)当前,电商创新模式层出不穷,“拼购”、“返利”等新型消费形式深受市民朋友喜爱,不法分子利用大众“低投入、稳收益”的心理,将非法集资包装成创新电商模式,部分消费者过于追求“薅羊毛”的收益,轻视了其中潜藏的风险。
近日,厦门中院发布一起通过“拼购返利”模式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500余万元的案例。
返利诱人:3个月60名用户上当受骗
2021年,曾某与于某等人在厦门注册某科技有限公司,利用公司旗下“真x购”APP,以“拼购”模式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。
用户投资1200元的礼包可成为会员每天参与拼购,设置五个不同级别的会员,可分别参与28元至598元区间的五种拼购区域,每N人组团成功可进行拼购,但仅1人可拼中,累计拼中6次后,用户可以选择其中5件商品委托平台以“原价”售出赚取差价,剩余1件商品可发货自用;拼购未成功的,也可获得0.2元至0.8元不等的返利,会员账户余额可沉淀并重复用于“拼购”活动,返利款将连同投资本金返还至会员平台账户汇操盘,待第八天方能提现。
乍看之下,该拼购模式利益丰厚,吸引了不少用户参与。短短三个月时间,该团伙利用“真x购”APP非法变相吸收60名集资参与人存款500余万元,但直到平台反馈“余额无法提现”且客服迟迟无法回应时,拼购用户们才如梦初醒,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合计逾400万元。
法院判决:已构成集资诈骗罪、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
厦门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曾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,金额共计人民币431.74万元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。
被告人于某等人,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,扰乱金融秩序,均已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。厦门法院判处被告人曾某等人有期徒刑七年至八个月不等,并处罚金,责令退赔集资参与人经济损失,对其中地位作用较轻的从犯适用缓刑。
法官说法
“拼购返利”是圈套远离非法集资陷阱
法官表示,“拼购模式”犯罪活动依托于网购软件,相较于以往非法集资的犯罪手法,该形式更加贴合用户日常电商消费习惯,操作便捷,受众广泛,更易让人陷入“投入少、回款快、收益高”的错觉,成为部分不法电商平台惯用的引流噱头。
对于该类“非法APP”,用户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协助识别潜在风险。1. 验证企业主体信息。2.看平台是否要求“预存资金”或“充值门槛”。3.是否承诺“保本高息”或“额外收益”。4.商品的价格与交易是否真实。5.关注用户反馈与监管预警。
投资者应牢记“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”,注意识别和防范套路,不盲目跟风投资,远离承诺“稳赚不赔”的非法集资陷阱。
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